close

[警告: 本篇為火星文, 不看火星文者請直接跳過]




我承認做硬體的職業病就是
”, 見什麼就想拆什麼!

我之前一直在想 Wii motion sensing 是怎麼設計的, 會用到什麼元件,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讓我很想把我的 Wii 遙桿拆開來看看

經過一番掙扎後, 我終於決定 -----  還是不要拆!

我決定先在網路找看有沒有比我瘋狂的人把 Wii 解剖後照相存證

沒想到真的被我找到了, 看完之後 只有四個字: 原來如此




 

板子上主要就幾顆 IC 跟元件:

1. 3-D Accelerometer (3度空間加速度感應器: 用來量測加速度)

2. IR sensor (紅外線感應器)

3. Bluetooth mouse and keyboard IC (低價藍牙的控制晶片: 拿來當 processor )

4. EEPROM flash memory

5. 直流馬達 (用來製造震動效果)

6. 當然還有 DC-DC regulator, 以及其他被動元件

整個系統是透過藍牙跟主機來 talk,

紅外線感應器是拿來做 2-D 座標辨識, (i.e 當你拿著搖桿指著電視時會產生類似滑鼠的座標)

至於3度空間加速度感應器是用來感應瞬間速度的 (i.e 當你玩棒球遊戲投球時, 球速是以你投球的瞬間速度來決定, 手甩的愈快, 球速就越快)

透過 IR sensor   Accelerometer, 系統可以辨識搖桿的擺設位置以及移動方向 (搖桿指向電視: 透過 IR Sensor 可以顯示滑鼠指標位置 ;搖桿上下左右移動: 透過 Accelerometer 可以辨識旋轉方向及瞬間速度)

我覺得奇怪的是: IR sensor   Accelerometer 都是類比輸出 (根據 datasheet), 但是我竟然沒看到任何 類比數位轉換器, 我的猜測是: Bluetooth mouse and keyboard IC 上有 ADC channel, (要看 datasheet 才知道, 我沒在網路上找到那顆 IC datasheet)   
 
一個簡單的觀念不知花了任天堂多久的時間跟多少的金錢來研發
,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很多台灣或大陸公司寧願做 reverse engineer (逆向工程) 想辦法把別人的東西抄來用, 然後壓低價格打價格戰而不願花時間及金錢下去研發了吧

 

後來我跟公司的同事聊了一下, 我們都希望公司轉換跑到做電動, 因為實在是有趣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nycheng93 的頭像
    kennycheng93

    肯尼碎碎唸

    kennycheng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