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已經成為經典, 在這張 DVD 中, 他在用大提琴演奏前先用鋼琴分析每部組曲, 其中他還彈了一段蕭邦的幻想即興曲 還有爵士風味的 Tango, 他鋼琴其實也彈得非常好
在彈最後一個組曲(第六號) 前, 他還在一個 900 歲的教堂中用管風琴示範演奏第六號組曲, 他說他覺得此組曲是寫給大提琴獨奏的交響曲
他解說巴哈在此曲的和絃運用, 他說巴哈對每個和絃間的距離 (時間) 做了非常精確的計算, 在變換和絃前你可以做即興演奏, 只要在一定的時間變換和絃, 然後繼續即興直到下一個和絃, 看他用管風琴示範後覺得真的非常神奇, 難怪巴哈那麼適合以爵士樂來呈現
羅波提到這六首裡面技巧最艱難的是第六號曲, 因為此曲原本是寫給五條弦的大提琴, 這讓我想到舒伯特的 “琶音琴奏鳴曲” 原本是寫給六條弦的琶音琴, 後來被改編為大提琴版, 聽說也是非常難的大提琴作品, 至於到底哪一首的技巧比較難就要問大提琴家囉
偉大的大提琴家監指揮大師 Mstislav Rostropovich (肯尼簡稱羅波) 於今年 4 月 27 日辭世
他年輕時曾跟隨 蕭士塔高維契 以及 普羅高非夫 學習作曲, 並且得過俄國作曲比賽金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