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郝市長提出將一綱多本改成一綱一本 以及 自辦北北基的政策 引起各界的關注, 也有人說這是因為政治利益而提出的政策, 因為一綱一本可以讓學生少讀書, 老師少教書, 父母少花錢, 大家的壓力都減輕了, 看似大家都有受益, 也因此讓政客的選票多了 然而, 一綱一本真的可以減輕學生的壓力嗎? 想當年, 雖然只有 “一本” 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 我們還不是要買各類參考書, 每天把題目做到爛, 不懂的就直接背起來, 根本沒時間去融會貫通, 我還聽說有人去學速讀, 把整本教科書, 參考書都背起來, 這樣的教育培養出考試及背書的菁英, 這些菁英就是我們要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人才嗎? 我並不是說一綱多本就可以解決此問題, 我的重點是: 我們要如何定義 “壓力”? 是指 “上第一志願” 的壓力? 如果每個人都有要讀 “建中” 以及 “北一女” 的壓力, 那不論幾綱幾本都一樣, 因為能上的就那幾個人, 我想台灣教育的問題在於對 “排名的迷思” (其實幾乎全亞洲地區都一樣) ….. 想想從小到大, 每次考完段考都有所謂 全班 以及 全校的 “排名” ….. 原來我們從小就被灌輸 “排名” 的觀念, 到了考聯考時, 有所謂的 ‘志願” (其實就是變個形式的 “排名”), 甚至到國外唸個書也要比學校 “排名” …. “排名” 就是我們的壓力 有人說現在最可行的方法是施行 “十二年國教”, 想想到時大家還不是擠破頭要唸所謂的 “明星學校” 如
有人說是因為市長覺得他讀高中的女兒壓力太大, 需要一個比較輕鬆的環境
全站熱搜